南昌新闻网讯16日,记者从市中小企业局获悉,为帮助中小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恢复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我市启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以下简称“行动”)。本次行动以“精准服务,助企惠企”为主题,聚焦中小企业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政策宣贯、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创新创业、促进融通创新、加强育才引才、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加大融资支持等十个方面活动。
我市将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作用,提升“洪城政策通”宣传效能,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服务窗口和“洪城政策通”的影响力,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加强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围绕我市涉企资金兑现政策清单,组织各政策执行部门赴县区(开发区、管理局)开展巡回宣讲活动,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通过挂点帮扶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我市加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培育辅导,通过送牌挂牌、媒体宣传、举行发展大会等方式,提升企业的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各县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配套支持,在资金奖补、金融服务、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或便利。
【资料图】
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推荐和认定工作,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结合双创活动周、中小企业服务月等,以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为载体,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营销策划、设立登记、政务商务代理、投融资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坚实服务保障。
围绕全市“4+4+X”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加强产业融合。举办第八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区域赛,加强上下联动、区域协同,挖掘孵化一批与大企业大项目配套合作的“专精特新”创业项目,打造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多链合一”融合发展的双创服务链。
同时,依托省市创业人才培训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多层次人才培训,秉持“名校、名师、名课”办学理念办好南昌创业大学,围绕我市产业紧缺人才需要举办专题培训班,办好南昌创业大学数字化转型、青年创业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等培训班,积极培养造就一批会管理、善创新、懂经营的企业家。加强与人社部门合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招聘会,帮助中小企业招才引智。
我市将充分发挥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作用,以场景数字化带动中小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能。广泛宣传《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加强与中国电信南昌公司、用友软件等数字转型服务商合作,推广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5G+智慧工厂”的典型经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科技创新、产品提质、品牌提优。
组织管理咨询机构的专家服务团队进园入企,开展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围绕中小企业战略规划、精益生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塑造、人力资源等重点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诊断,找出短板弱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落地的改进措施与辅导方案。总结先进经验,发布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典型案例,示范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规范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组织认证管理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开展集中培训辅导,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
联合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产融对接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优化南昌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平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区功能,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南昌市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产品手册》推介推广,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工信通”,打响“南昌市中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品牌,鼓励银行、担保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个性化、定制化专属产品。向驻昌银行机构发出倡议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推动小微企业担保业务扩面、增量、降费。
组织优质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等国际合作交流活动,集中展示我市优质中小企业创新成果,促进中小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面向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开展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中小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
组织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开展法律宣讲、法治体检、法律援助等活动,鼓励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知识产权等法律咨询服务,提高中小企业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发挥好省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平台功能,及时处理中小企业款项投诉案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推动中小企业加强用工管理。
(全媒体记者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