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0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本刊编辑部
【资料图】
导言
进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生感到幸福吗?
哪些因素在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何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内心产生温暖感与安全感?
近日,在 郑州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校长牛保华的采访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原文首发于《当代教育家》杂志202303期·特写栏目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校长 牛保华
2019年9月的郑州,微风徐徐,秋高气爽,淡淡的桂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但郑州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老师们的心中却颇为忐忑。
开学典礼即将开始,老师们各怀心事地坐在会场,等待着新校长的到来。
从教几十年,共事过数任校长的李虹老师坐在了最后排,微微向后靠坐着,松弛着因久坐有些紧绷的肌肉。一位身着深蓝色西装、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士不紧不慢地走上讲台,刚开口就让李虹大吃一惊, “我们要办一所全区最幸福的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一言落地,语惊四座。
李虹心里暗暗思忖着:“真的假的啊?”
01
教师减负,
把时间还给老师
老师每参加一次课后服务,将获得1张面值1小时的“弹性时间券”。老师们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用所获得的弹性时间券兑换调休。未使用的弹性时间券可在学校兑换礼品。
——节选自《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2019年,牛保华调任文化绿城小学校长不久,就组织学校出台了这份弹性工作制度。
为什么要推动教师弹性办公?
做老师难,做郑州老师更难,做郑州金水区小学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金水区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其GDP总量占全市的15%,小学生占比则为全市的30%。
文化绿城小学地处金水区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生源多、班额大,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期待高,这就导致文化绿城小学的教师工作强度大,负担重。而文化绿城小学作为郑州市试点学校,为了破解“三点半难题”,从2019年就开始的课后服务探索,更是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
牛保华上任后,敏锐地察觉到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学校氛围紧张,教育关系紧绷;教师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牛保华一直认为,学校不能靠榨取老师的剩余价值换取发展质量,不能让老师成为学校发展的消耗品。所以他上任后就主动求变,从制度入手,试图通过组织创新,重新点燃教师激情。
他推出了一系列让老师们惊喜的改革举措——
压缩学校的管理层级,凡事以师生发展为导向,提高各部门的响应速度;
少开会,开短会,非必要不开会;
减少无意义的通知,确保各类通知、要求精准投放;
减少微信工作群的数量,减少对教师的无关打扰,减少各种形式的加班;
推出“弹性上下班”制度,灵活调整教师上下班时间,给予老师更多休息和调整的时间,帮助老师平衡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举措,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犹如一缕清风,让整个校园里弥漫着一股清朗的气息。老师们的眉头舒展了,脸上有了笑容,工作效率更高了,激情重新被点燃。
第一次领到 弹性时间券的老师董旭激动地说:“弹性时间券让老师们的付出看得见了,这不仅是一张减轻老师压力的时间券,更是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可!”
李虹曾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个人兴趣进修了心理学,深耕教学几十年正临近退休,牛保华敏锐地发现了李虹老师的“闪光点”,他大力鼓励李老师评职称,同时鼓励她利用心理专业优势滋养学生成长。李虹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钻研和实践,成了国培教育讲师,负责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课。工作之余,她还受邀到校外举办各种讲座。她坦言,自己到了50多岁,才开始进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这一切都源于牛保华的点燃和鼓励。
02
创建良好的情绪场
制度变更,减轻老师工作负担只是变革的第一步,牛保华更深层次的目标是为教师打造良好的情绪工作场。他说: “学校是一座情绪场,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开展的基础,要想让孩子幸福,必须先让教师幸福。” 教师社团应运而生。
文绿跑团是文化绿城小学规模最大的教师社团,牛保华本人也是长跑爱好者,他长期坚持长跑,每年会固定参加全马、半马比赛,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十余年。他的这种习惯也影响了文化绿城小学的老师们,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跑团。其他社团也开始遍地开花。
老师们对教师社团的出现喜出望外,“骑行团、瑜伽社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羽毛球社团、舞蹈社团、太极拳社团……以前只有孩子们有社团,没想到我们也可以选择喜欢的社团,而且还全都是免费的!”
社团活动让老师强健体魄,也改善了同事关系。不同科室、校区的老师们聚集在一起,分享着趣事、困惑和烦恼,三言两语间,许多困扰烟消云散。变化从一点一滴开始,老师带着笑意和期待走进教室,遇到小调皮们多了一份耐心和包容,孩子们也重新变得活泼灵动,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连空气都变得温暖润泽起来。
牛保华打造的积极情绪工作场,衍生出了很多美好的关系。
2022年10月,郑州因疫情全面封控。
封控一开始,牛保华就逐一和老师们电话联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尤其对外地老师和刚入住的新老师更是格外关注。
9月入职的彭老师,在上班一个月后便被封控在新家,衣物还未购置、物资匮乏,了解这一情况后,牛保华第一时间组织“小爱天团”提供资源:送来了药、菜、锅具、口罩、卫生纸……他甚至把妻子的棉衣都带了过来,叮嘱彭老师“有困难就找学校”。这一举动让老师们深受触动,他们开始自发参加 “小爱天团”,互帮互助。
小爱天团是由老师们自发成立的“帮帮团”,随着人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宗旨,就是“致力于提高老师的幸福指数,为老师提供海底捞式的服务。”
服务从微小的细节开始,每次跑团或骑行团有活动,小爱天团会提前在路上准备好物资补给;每逢节日,学校为老师们准备的鲜花和礼物,一定要亲手送到老师手中……细节虽小,却深入人心,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全体老师的心。
小爱天团并无绩效评奖评优方面的倾斜,单纯是“用爱发电”。
谈及为什么选择这样去帮助他人,他们笑着回答,“可能是被牛校长的激情和鼓励点燃了”。
03
构建教师发展新机制
陈伟伟站在宽敞的讲台上,看着台下陌生的学生、评委和密密麻麻的观众,她有些紧张。余光中她看到不远处“支援团”里熟悉的面孔,焦躁的心突然就安定了下来。这是陈伟伟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的一幕,她从全区全市全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来到了全国比赛现场。
陈老师从来没想过刚入职不久,就能够站在全国性比赛的舞台上,而这还要从牛保华提出 教师“集约式发展”说起。
什么是集约式发展?
指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平台的基础上,鼓励老师“抱团取暖”,群策群力,更快提升专业技能。
但当牛保华第一次提出集约式发展这个概念时,老师们都面露难色,这样的反应在牛保华的意料中。“很多学校希望教师多教研、写作、参赛、评奖,却没有在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持,只有压力没有方法,就会导致教师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这就需要学校搭建教研组织,凝聚老师们的力量,成为老师发展的后盾。例如每当有老师参加比赛,学校就针对性成立“备赛成长营”,鼓励和组织大家组团备赛,建立起一个个“教研阵地”。办公室副主任何听雨说:“每个团队由骨干教师牵头,几名青年教师教研、磨课、学习,再配一位精通信息技术的老师辅助。这样的团队可以最大化发挥培养老师的作用。”
在这样的模式下,陈伟伟顺利获得了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得益于集约式发展模式,文化绿城小学一批批专业奖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原名师”、河南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集约式发展、团队作战在学校发展中并不新鲜,但牛保华将团队协作变成了一种组织文化,这种协同作战的集体意识,改变了老师们各自为营的状态,构建了一种百花齐放、共美共生的和谐局面。
04
将学生放在
一切变革的中心
2019年10月,文化绿城小学作为河南省第一批课后服务试点学校,开始了课后服务的探索。
社团运行之初,有大量学生报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时间舞蹈社团、无人机社团、机器人社团、编程社团、动漫社团等社团百花齐放,好不热闹。可是不久之后,参与社团的学生比例一度从90%滑落到60%,家长满意度降低。发现这一问题后,牛保华团队第一时间研判问题成因。
在多轮调查后,牛保华发现退团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学生是未抢到心仪的拓展类社团,只能参加学科类社团,在教室内读书做作业,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退团。
第二类学生是长期参加拓展类社团,与学科联系不紧密。家长担心孩子学业成绩有下降,就带孩子报名其他补习班,被动退团。
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还是由于学校快速发展、生源增加、学校空间及教室资源有限,没办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参与社团的需求。所以 怎样把学校有限的社团资源、时间、空间、人力、物力,尽可能合理地用在学生身上,把资源配置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就成了破解内卷的关键。
牛保华决定从四方面入手。
首先牛保华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改变课程的时间安排,将每天的2小时课后服务划分成两种形式:第一种是1小时社团,1小时在教室做作业或读书;第二种是2小时社团,隔天2小时在教室做作业或读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社团类型,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盘活了现有资源,满足了两类学生的需求。
其次牛保华将社会资源引入学校。比如河南省歌舞剧团、河南中医药大学、双汇食品厂、河南农业大学基地、金水区检察院等等,各类丰富的课程和资源走进了学校,走入了课堂,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一举措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眼界。
牛保华还创建了“作业下水机制”: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耗时、易错点,让作业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机制一经推出,引发无数学生家长好评。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牛保华创建了“同心圆”家长课堂,新媒体中心每天会发布3—5分钟的教育视频。滋养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减少了家校合育的摩擦。
一个由学生社团引发的问题,带动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与变革,牛保华不断地将困难变成机遇,进行新的创新与更迭,学校也因此而不断蓬勃发展。
06
永远走在求变的路上
牛保华曾在教育局工作多年,对教育政策保持着高度敏感。
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浏览上级教育部门的官方资讯平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牛保华会大胆推行教育变革。“不求变就会落后,落后就意味着会失去很多机会。校长的背后是一群人,只有校长求发展,才能让更多师生受益,反之,师生的发展就会受限。”
抱着这样的想法,牛保华始终走在求变的路上。
他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学校阅读文化特色;
他在郑州市率先试点“中央厨房+卫星厨房”供餐模式,解决了学生的
午餐问题;
他提倡教师减负,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
他首先实行“一校两区”教师轮岗交流,促进教师发展;
他在郑州市首创了暑期特殊托管服务;
……
他始终为打造一所幸福学校,为培养一群好老师,为培育一群好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 END —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中国教育人绝对不能错过!108公里的戈壁徒步挑战赛即将开始
引领名校突围!这位校长守正出奇,令人惊叹……
封面人物 | 芬兰驻华教育参赞访问这所学校后,由衷感叹:我闻到了幸福教育的芬芳
封面人物丨聂明智:用一生的时光,打造教育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