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职 业 故 事 -
“隔行如隔山”的说法一点儿都没错,哪怕我做的两个店,都是“食”的领域,也不能将一行的商业模式完全复制到另一行上。还有,互联网的流量确实是一种新式、便捷的营销方式,但没有优质内容的打底,一切都是徒劳。
“翻糖蝴蝶蛋糕新鲜出炉,各位小伙伴儿们速速下单,给忙碌的生活一点甜哦……”随着最后一句文案的完成,各式甜品的美图也顺着大数据的流量,一起进入了网络世界,精准地诱惑着手机背后无数个甜品爱好者。
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专科生,也是一个蛋糕店店主,每天早上6点钟,就开始在店里忙活了。
盒子蛋糕、雪媚娘、榴莲千层、麻薯等小甜品,8点前就全部做好,一一摆拍后,按序陈放到贴着“爆单”字样的冰展柜里。接下来,我就可以一边忙碌,一边静待订单提示音的响起。
我是2020年的毕业生,疫情下的最难就业季,却给了我创业的机会。
那年5月份返校时,我发现校园附近原本热闹的商业街变得异常冷清,好多店铺贴出了急转的公告。按理说,这些店铺经营多年,客源稳定,不至于几个月封控的打击,就开不下去。
经过走访了解,我渐渐明白,这些店的倒闭,虽然疫情封控占主因,但也与经营模式老化有极大的关系。而且,目前转让的店铺,费用减少了一大半。
这对我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一方面,我有各种兼职、实习的经验,早有创业的想法,也懂得这是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另一方面,我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盘下较为理想的铺面。
于是,几经权衡,我在家人的资金支持下,租下了主街转角处一间20多平米的店铺,做蛋糕、甜品项目。
自此,我变身一个孤胆英雄,去赴一场充满挑战和未知的盛宴。白天,我是全能小工,刷墙、装灯、布景、采买、办理各项执照、证件,亲力亲为;晚上,我是另类学霸,跟着专业的教学视频,尝试选料、烘焙、抹面、裱花儿、包装等各项技能。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的小店如期开张了。不过,开业前三天,我就在各网络平台做好了宣传预热。
我将店铺的装修过程做成图集,并配以开店的心路历程,发布到了朋友圈、抖音、小红书、校园群等平台,随即,一个怀揣梦想、吃苦肯干的创业者形象跃然网络。
蛋糕店的客户主要是学生群体,我深知他们的喜好和习惯,情怀与产品的双管齐下,才更有感召力。
开业当天,订单比预想的要多,我忙得如陀螺般,不断游走在工作间和外卖的路上。为了节省成本,周边3公里范围内,都是我自己配送。
不过,一天的忙碌是值得的。打烊时,我收到了几位顾客的好评,还看到了他们帮宣传的朋友圈,那种被肯定的喜悦萦绕全身,且成为我工作的最强助力。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我更加干劲十足,不仅继续学习各种烘焙技法,让自己逐步有了来图定制的能力,还定期编辑采购原料、制作蛋糕、风雨配送的吸粉视频,进一步打开小店的知名度。
网络世界里,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有时候,偶然分享的一个生活片段就可能引起共鸣,继而打开流量的入口。
一次,朋友随意拍下了我骑着小电驴送货的视频。视频里,小电动车的车把两边挂着大大的保温箱,踏板的空隙也放满了货品,而我为了不碰掉甜品,直接从门口的台阶跨坐到了车座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向前驶去。
朋友本是想调侃我一下,就配文:“穿上围裙,我就是蛋糕师;脱下围裙,我就是外卖员……”,然后发到了各平台上。
没想到,这样的一个日常视频竟引来大量粉丝,大家纷纷留言:“创业不易,支持!”“店主很棒!”“必须下单支持一下……”
我又一次尝到了贩卖情怀的甜头,于是,花在视频剪辑上的学习时间大大超过了产品精进的时长,后续的视频、图文发布里,日常内容也逐渐多过了产品实拍。
然而,就在小店慢慢步入正轨,销量稳步增长时,我遇到了第一次危机事件。
2021年3月的某天,我的店铺在某校园外卖平台上收到了第一条较为严重的差评。对方不仅传了图,还写了一段长长的控诉。
“黑心商家,竟然用不新鲜的水果,奶油也是很快就化了,不仅样子丑,口感还差……以后,再也不光顾,大家赶紧避坑儿……”
神经一下子紧绷的我,赶紧点开了大图,可是,仔细查看后,我确信这款蛋糕根本不是店里的产品。鉴于此,长期混迹网络培养的敏感度霎时启动,我很快脑补了一出同行诈黑的戏码。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回复了留言,“TMD,哪儿来的碰瓷的?这就不是我店里的产品,你模仿也模仿得像点儿,花儿都裱歪了,我给你差评还差不多……”
年轻确实气盛,我噼里啪啦一顿输出,自认为有理不亏。可是,网络世界是把双刃剑,能帮你引流,也能被别人带节奏。
“客户”见我如此跋扈的回复,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一场网络骂战就此开始。但令我意外的是,我回复得越犀利,差评的点赞量越高。而且,一些真实的客户也开始加入反馈,其中不乏客观、实在的中评、差评。
事后我才醒悟,先入为主、执著于争理,却忽视解决问题的我,使用粗俗、过激的语言,完美塑造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店家形象,也彻底掉了勤奋励志、谦和有礼的马甲,让自己如小丑般暴露于网络世界中。
那些真实的反馈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烘焙技艺还很一般,迷失在情怀的吹捧中,并不能让自己有实质性的进步。
差评事件后,店铺的销量受到了影响,刚刚吸引来的流量也如潮水般退去了大半。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失意和沮丧。
不过,这还只是“风雨欲来”的前奏。2个月后,我将迎来更大的挑战。
5月底,疫情再次严重,周边的校园全部实行了封闭令,商业街再次冷清下来。与其他店铺一样,我的订单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对新店来说,订单少一份,风险就大一分。
虽然,外卖可以送到校门口,但好多宿舍区离校门很远,同学们三餐都很少点外卖了,更别提甜品这样的非必需物资。
“你们什么时候解封?”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
幸好,开店之初,我就建了粉丝群,还按校区分了类。每天,我依然会在群里发布一些特惠信息,争取着有限的订单量,偶尔,也会跟他们闲聊一下。
“师兄,送蛋糕的时候,帮我取一下快递可以吗?都滞留好几天了……”
“没问题!”
没想到,开了这个头之后,群里代取快递的需求越来越多。于是,我干脆打出了订任意价格甜品、代取快递的广告。一时间,单量比之前回升了不少。
6月的某个暴雨天,我为了按时配送,穿了件雨披,戴了顶斗笠,就继续骑上小电动出门了。可是,南方的急雨,威力无比,刚走出几百米的距离,我就遇到了水洼,小电动瞬间熄火。不得已,我只好推车步行。
结果,离配送地不过1公里的距离,我愣是走了半个多小时,而且,为护住保温箱里的蛋糕和快递,我的大半雨披前移,而自己身形狼狈。可这样窘迫的我,却被前来取件的同学拍了下来。
“暴雨天,喵哥都按时配送,实在是感动到了。XX蛋糕店,大家冲就对了……”这一次,被动贩卖的情怀再次打开了网络的流量入口,也让我见识了小店“订单与口碑齐飞”的向好局面。
之后,为保证配送的优质性,我开动脑筋解决了封控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在各粉丝群里招聘校园内部骑手,既让一部分同学有兼职可做,又让顾客享受了足不出户的送达服务。
那段时间,我浑身充满干劲,不仅品控做得越来越好,对流量的把控也更加得心应手,店铺的粉丝黏性越来越高。
由此,我和我的店天然地具备了一种市场感召力,找我合作的商家也多了起来。我挑选了几家口碑较好、回头客较多的店,与他们合作,共享流量。我们会在特定的节庆日,一起策划优惠活动,一起推出套餐产品,相互引流。
2022年的元旦,我与一家炸鸡店合作推出了“甜品与炸鸡约你跨年”的系列活动,买家不仅能买到优惠的双店套餐,还能参加线上抽奖活动。
由于策划与筹备工作到位,那段时间,店里的爆单持续了一周之久,我连请三位兼职都忙不过来。
小店生意的一路飘红,给了我极大的成就感,但也悄悄地喂大了我的野心。
2022年的春节假后,我早早地告别爸妈,回店收拾。由于学生们还在过寒假,商业街显得格外冷清。但是,隔壁半卡门店的转让招租信息,却让我心头一热。
这卡门店原是做餐饮的,但是老板年纪较大,经营的手段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他把大部分的经费花在了装修上,整个店面雅致、舒适,适合学生聚餐、集会,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学生们时不时就被封在校园里,外卖都不好送,更别说外出聚餐。
虽然,店老板也积极转变方式,与各种外卖平台合作,但配送费用的分成以及菜式定价的偏高,使得销量和利润一直上不去。最终,整个店铺入不敷出,老板只能及时止损,选择停业、转租。
然而,此刻,这个老板手中的烫手山芋,在我眼中却成了一个香饽饽。我自信于自己的流量、自信于自己的吃苦耐劳,更自信于自己的商业头脑,深以为商业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一通就会百通。
于是,我当下就做了决定,找店老板商谈转让事宜。很幸运,我依然以较低廉的价格租下了这间店铺。经过简短考察后,我决定做麻辣烫项目。
我对店铺的唯一改动,就是将之前的暗厨改成了装有玻璃墙的明厨,并且,三四个灶台一字排开,以保证出餐效率。
做好店铺的规划后,我请了一名懂配料的厨师和三四名服务员,厨师就负责麻辣烫汤底的熬煮,而服务员兼顾煮菜、跑堂或是外卖。
那时候,我自认为麻辣烫餐饮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当,总觉得,把调味品上足一些,口感自然就香一些。于是,我只请厨师对其他几位店员做了简单的培训,就让他们上岗了。
当一切准备妥当后,我如法炮制了宣传手段。干净、整洁的明厨、灶台,新鲜、足量的蔬菜、肉类,透亮、鲜美的营养骨汤,都成为勾人食欲的素材,被剪辑到宣传视频中,吸引着大数据的流量。
诚然,最初的引流是有效果的,老粉儿们因为信任,纷纷下单尝鲜。可是,不同于蛋糕店的持续向好,麻辣烫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之后,却归于沉静。
评论区的反馈也没太大的参考价值,大家给出的建议,基本能用“还可以”三个字概括。“还可以”这种状态,算不上难吃,但也绝对算不上好吃。这样中庸的点评,对平价餐饮来说是致命的。
然而,那个时候的我,已然将经营的全部重点放在了宣传引流上,根本没有像开蛋糕店那样仔细琢磨过产品。
店里食材的配料、蒸煮全都交由厨师负责,除了开业前的试餐外,我在后期几乎没有监管过产品的制作及口感变化。而且,麻辣烫的配送不同于蛋糕,汤汤水水对食材的浸泡时长,都会影响到入口时的味感。
再加上,我并没有用心培训员工,也没有做好分工指导。店里的忙时,煮菜、跑堂、外卖的工作,乱作一团,基本靠员工的自觉和勤快。
这样的结果是,有些外卖到顾客手中时,已完全没有色、香、味的诱惑,只剩下软烂的食材和浓缩的汤底。久而久之,没有回味感的食物,没有任何吸粉的能力。
所以,新店开张2个月,我的投入都没有回本。这个时候,年轻人不认命、不服输的气质再一次被激发出来。我重新借回了还给爸妈的本钱,加大了对店铺的投入,不仅多请了员工,还购置了防颠簸外卖箱等设备。
在“五一”小假来临的时候,我再次借势宣传,推出了蛋糕和麻辣烫的组合套餐,而且,又一次用自己创业的艰辛做了一波情怀引流。然而,这一次,我面临了大片的质疑和掉粉。
“蛋糕和麻辣烫怎么能强行搭配呢?什么鬼?”“总是强推麻辣烫……真的很难吃!”“老板想钱想疯了,没有情怀了……”
结果可想而知,麻辣烫店铺的生意依旧没有好转,甚至影响了蛋糕店的流量。店里员工闲到玩手机,或是及早跳槽,我搭进去的投入,也血本无归。
终于,再死撑了半个多月后,我在店门口贴出了转租的通告。
可是,我就没有前店主那么幸运了,等了许久,都没有接到过一个寻租的电话。店静静地在隔壁蹲着,却悄悄地消耗着每日的流水……
经过这次失败的创业,我的资产再次回到原点,并依旧倒欠爸妈的血汗钱。不过,经过这件事的调教,我成长了,收获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隔行如隔山”的说法一点儿都没错,哪怕我做的两个店,都是“食”的领域,也不能将一行的商业模式完全复制到另一行上。还有,互联网的流量确实是一种新式、便捷的营销方式,但没有优质内容的打底,一切都是徒劳。
市场里,客户并不会单为情怀买单,而我必须对自己的狂妄、自大买单。
现在,我回归初心,将全部的心力放到了蛋糕店上。研究新的烤制方式、学习新的淋面、裱花技艺,成为我每日的必修课。
这种踏实的慢工才是我创业路上的最大底气。我很庆幸,我在20多岁的时候,经历了人间沉浮……